名称:《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日本投降图)顺发配资
作者:陈坚
时间:1987年-2003年
规格:600cm×220cm
类型:历史题材油画(抗日战争)
现存:抗日战争纪念馆
把手机横过来看效果更佳
《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是陈坚历时十六年(1987-2003)创作的巨幅历史油画。作品以1945年9月9日9时南京中国陆军总部日军投降仪式为题材,通过260余真人比例人物与联合国52国国旗环绕的宏大构图,再现中国战区受降历史场景。
画家陈坚严格考据历史细节,如日军将官领章钉法、袖口军衔、皮靴马刺及投降席三色布配色(蓝、白、红象征中华民国国旗)。经亲历者王楚英指正新六军装备细节后完善创作。
该画获全国第十届美术作品展金奖、解放军文艺奖、文化部第十三届“群星奖”优秀作品奖等荣誉顺发配资。现存于北京卢沟桥中国抗战纪念馆。
陈坚采用纪念碑式构图与纪实手法,将抗日战争胜利的庄严历史时刻转化为视觉史诗。
作品灵感
创作这幅画时,陈坚征求了同行和非同行的许多意见。曾亲历受降仪式的南京政协委员、90多岁高龄的王楚英老人当时在新六军,是史迪威将军的英文翻译官。
老人专门到画室看他的画,肯定了陈坚的画作,只提出在会场的新六军士兵的美式装备,背囊上有一条卷起的军毯。陈坚找来自己的军毯,反复折叠,终于逼真地添画上去。老人的意见加强了中国军人的威武形象,陈坚非常感激。
陈坚说起自己的创作理念,充满激情,又不乏冷静。“中国人民以3500万人的生命换来了那一天的胜利。这个胜利来之不易,永远不该忘记。我感谢中华民族历史上这一光辉瞬间给我心灵的震撼!”
作品与史实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黄埔路陆军总司令部前进指挥所举行。受降席居中座的是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左为海军上将陈绍宽、空军上将张廷孟,右为陆军二级上将顾祝同、陆军中将萧毅肃。
投降席上有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驻华日军总参谋长小林茂三郎、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等7人。参加受降仪式的中国方面,还有国民党将领汤恩伯、王懋功,李明扬、郑洞国等。盟军将领有美军麦克鲁中将、柏德勒少将,英军海斯中将等。
1945年9月9日正9时,何应钦将日军降书交付冈村宁次阅读签字,冈村宁次将降书一一阅读,签字时手微颤抖,签字盖章毕,低头俯视降书达50秒钟。
9时6分,何应钦用毛笔签字毕。
9时8分,何应钦将蒋中正第1号命令交参谋长转送冈村宁次,冈村宁次再于受领证上签字盖章。 9时10分,中国战区日本受降仪式完毕,日本代表退出会场。
何应钦向全国及全世界人士发表广播讲话,宣布南京受降仪式顺利完成。他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一个日子,这是八年抗战艰苦奋斗的结果,东亚及世界人类和平与繁荣亦从此开一新纪元。”
亲历者邦和(当时为记者)言证:“典礼奉行时间是9月9日9时,有人说是三九纪念。冈村宁次进入席前,脸色惨白,眉头高聱,向何总司令行一鞠躬,何总司令面呈微笑。欠身答礼,这时会场气氛异常紧张,所有来宾目光,像千万剑光,直奔向冈村宁次,摄影记者更是活跃,东钻西跳,找着精彩镜头,开麦拉声音,不绝于耳。
何总司令光辉满面,于9时6分签字于日军降书上,十年前“何梅协定”时所受之奚落,至此尽雪,何总长签字后,交一份予冈村宁次收领。
9月10日被八路军、新四军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抗日武装包围的日本侵略军,被迫投降;拒不投降者被歼灭。
来源:油画世界 (ID:ArtYouhua),转载请注明。
声明:本文所使用的文字、图片及音视频等内容,仅为学习分享与学术研究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网眼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